新闻中心
News
分类>>东湖评论:农村健身器材不应沦为摆设
东湖评论:农村健身器材不应沦为摆设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健身器材在广大农村地区也逐步得到普及,给群众日常锻炼、休闲娱乐带来便利。但近日有媒体在农村地区采访时发现,不少乡村的健身器材由于建设之后疏于管护,有的“超期服役”“缺胳膊少腿”,有的健身场地杂草丛生,篮球场变成了晾衣场晒谷场,农村健身器材成“弃材”的话题因此引发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原本享有赞誉的民生项目如今不仅面临“虎头蛇尾”的尴尬,还为群众埋下健身不成反“伤身”的隐患。表面上看来,是村民们缺乏健身科学指导,不爱护器材,使用不当导致器材损坏、器材荒废。实际上,根本原因是相关部门只重建设不重管理。农村地区健身设施的主要来源包括上级部门下发、村集体出资购买以及社会各界捐赠等,但不管通过哪种方式,都只解决了“有没有”,没有解决“好不好”“用没用”,设施的后续管护力度不足,日常管护无人问津。不少健身器材严重老化,“带病”上岗的器械不仅无法满足村民的健身需求,还存在安全隐患。
在农村推动全民健身,倡导科学生活方式,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农村健身场所要建好、用好、维护好才不会让政策善意打折扣,才能使群众锻炼更安心。
建立管护机制。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从信息反馈、维修销号到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的各项制度,把健身器材的后期管护纳入到职能部门的统一管理之中。明确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的管理维修等方面的责任,把信息传达到每一个村和社区,每年安排专项维修资金,落实专人专管,对健身器材等设施进行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维修、及时更新,一旦发现健身器材存有安全隐患,及时指定专人进行维护,对于已到报废期的要给予报废,确保群众使用体育器材安全舒适。
提供科学指导。要加大对农村健身器材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村广播播放介绍使用说明、组织健身培训课程和视频教程等方式,帮助村民正确地使用健身器材,引导村民规范使用健身器材。通过制定文明公约的方式,引导广大村民学会文明健身,自觉做到爱护健身器材,不随意破坏,更不恶意损毁。既确保健身器材的正常运行,又确保健身器材的使用安全。
合理规划布局。村庄的人口结构、地理布局都会对相关需求产生影响,各相关部门规划建设健身场地前期应充分调研,对不同村庄所需健身设施的种类、数量进行合理配置,根据村民的实际需求和喜好,科学选址定点升博体育最新官网,合理布局健身器材,确保种类丰富,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使有限的公共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确保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