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升博·体育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2023年青少年及儿童图书阅读调研”成果出炉

2024-03-09 09:43:1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2023年青少年及儿童图书阅读调研”成果出炉2024年1月11日,“2023年青少年及儿童图书阅读调研”成果将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重点产品推介暨合作推进活动上发布。该成果涵盖主报告、青少年读者给出版社和书店的50条建议、提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效率的30条建议及幼儿、小学、初中、高中4个学段的推荐书单7项内容。

  上述7项内容基于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教材中心联合启动的“2023年青少年及儿童图书阅读调研”活动。

  此次问卷调研于2023年7月11日上传至问卷星平台,截至2023年10月7日,总计收到有效问卷19.3万份,范围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

  问卷填写者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初中50.46%,小学生43.46%,高中生4.67%,幼儿1.41%,反映出在校生参与调研度高达98.59%,较为全面地显示出当下青少年及儿童阅读状况。

  少年儿童时期的阅读对人的一生十分有益。2022年4月,习总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2023年3月,教育部、中宣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要求青少年“积极融入全民阅读”。在此大背景下,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教材中心联合开展“2023年青少年及儿童图书阅读调研”活动。此调研旨在借助数据分析,了解当前少年儿童阅读态势、阅读需求及他们在阅读中产生的困惑和需要的帮助。作为调研组成员,本报记者希冀第一手的调研结果,能给出版、教育等领域工作者及阅读推广界朋友以参考,进而推动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走向深入、落地落实。

  调研显示,青少年及儿童阅读主动性增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数据显示,超过70%的受访人将“扩大知识面”作为阅读带来的最大收获,综合得分(7.65分)远远领先于其他选项。其他选项综合得分依次为:提高思维能力(6.77分)、提升综合素养(5.71分)、丰富业余生活(4.29分)、提高考试成绩(3.66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08分)、有助于扩大交友圈(2.59分)、多识字实现自主阅读(2.15分),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完成老师家长布置的读书任务(1.66分)。从中可见,青少年已意识到阅读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是自身“强身健体”的必要途径。在老师、家长要求下,为阅读而阅读的被动现象已逐步得到改观。

  以青少年及儿童普遍喜爱的文学类图书为例,有近40%的青少年认为“家长老师同学推荐阅读”是最不重要的因素,体现出当代青少年自主阅读意识强烈。

  在纸上阅读和新媒介阅读并进的今天,纸质阅读仍是青少年及儿童首选的阅读方式。数据显示,有88.09%的受访人选择读纸质书,占绝对优势。

  分析青少年及儿童获取图书信息途径,数据显示实体书店是首选(62.66%),其次是别人推荐、看短视频、浏览电商网站、关注公众号、媒体宣传,占比分别58.35%、36.62%、26.59%、23.89%和21.93%。就购书渠道而言,实体书店也是青少年及儿童的首选,占比84.47%;位居第二的是学校周边书店,占比49.67%。

  “自己感兴趣”依然是青少年选择图书优先考虑的因素,占比达71.37%。其次,关注老师、家长的推荐,以及同学们都在看的书。尽管视频售书、视频讲书日益成为图书销售、阅读新模式,但“主播带货吸引我”是青少年最后考虑的因素。

  需提及的是,青少年对于出版社的权威和专业度、作者的名气并不敏感,而事实上优质出版社与优秀作者恰是图书内容质量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优质出版社的社会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值得思考。

  在阅读方式上,有33.55%的受访人选择读电子书,有30.9%的人选择听有声书。如果将电子书、有声书的数据相加,可以看出传统纸质阅读和新媒介阅读的距离在缩小。可以预见,在纸质阅读与新媒介阅读各自发挥优势下,“融合阅读”的格局将形成。如何让青少年及儿童更好享受新媒介阅读的便捷、丰富、有趣值得关注。

  需提及的是,近年来主题丰富、制作精良的广播剧成为青少年喜爱的阅读方式之一。电视电影、浏览视频网站、使用阅读类APP、听家长同学讲书等多样化阅读方式的被提及率也较高。

  在选购图书的线上渠道方面,占比最高的是淘宝,为37.51%。后面依次是拼多多、抖音、小红书、京东、当当。作为“数字原住民”,青少年及儿童对于阅读活动在线上还是在线下举办,并不十分在意。数据显示,31.22%的受访人倾向于参加线%的受访人认为“都可以”,占比最高。这对于开展阅读活动的主办方是一种启示,即面向当今青少年及儿童举办阅读活动,在线上可以探索将“有意思”与“有意义”相结合,用数字化方式吸引青少年及儿童群体积极参与。

  阅读素养是人才成长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从少年儿童时期就应该掌握的重要能力,而阅读氛围的营造有助于青少年及儿童爱上阅读并最终养成习惯。

  从阅读场所来看,数据对比发现,76.59%的受访人喜欢在家阅读,54.79%喜欢在图书馆阅读,44.86%的选择在书店阅读,43.23%的喜欢在学校阅读,而喜欢在交通工具(如公交、地铁、飞机)、在咖啡馆或快餐店阅读的受访人分别占比6.2%和5.38%。

  在对青少年及儿童倾向于在上述阅读场所中阅读的理由进行词云图分析后,发现“安静”“氛围”“环境”几个词被频繁提起。其中“安静”被提起87823次,“氛围”被提起21242次,“环境”被提起12872次。此外,学习、知识、舒适、时间、同学、一起、放松、自由也是排行比较靠前的关键词。

  对以“安静”为首要因素选择阅读场景的青少年及儿童而言,他们会依次选择图书馆、家和学校作为阅读场所。他们普遍认为这样的阅读场所“安静,有学习氛围”“环境安静,可以认真阅读”“有一个安静的且良好的阅读场,会使我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书的世界”。

  对以“氛围”“环境”为首要因素选择阅读场景的青少年及儿童而言,他们在选择图书馆、家和学校作为阅读场所的同时,也喜欢去书店阅读。由此可见,在书店阅读“比较有氛围,可以专心阅读”“大家都在看书能带动读书的氛围”。同时,也有小部分受访人关注图书品种是否丰富,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在图书馆和书店里阅读。

  综上所述,对青少年及儿童而言,家、学校、图书馆是兼具“安静”“氛围”“环境”等要素的阅读场所。而书店、图书馆的优势还在于“图书品种丰富”“可选范围大”。在交通工具上阅读或者去咖啡馆、快餐店阅读并不是理想的阅读场所。因为“安静”“阅读氛围”“陪伴阅读”等青少年及儿童普遍关注的阅读要素,恰恰是这些阅读场所中所欠缺的。

  问卷中有多组数据显示,青少年及儿童渴望在阅读中得到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指导。这为学校、家庭、专业机构、媒体提出了一个课题,那就是如何形成合力,研究出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少年儿童阅读,使其产生阅读兴趣。

  比如,在回答“阅读中有哪些困难和疑惑”一题时,排在首位的是“不知道如何检验自己的阅读效果”。随之依次为:“不知道读什么样的书”“不知道好的读书方法”“没有找到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方向”“读到一半就不想读了”和“课外阅读占用学习时间”。从此排序看,青少年及儿童急于寻求帮助的是,来自学校、家庭、专业机构、媒体等方面的阅读指导。

  比如,“在阅读方面,你最需要哪种途径给予指导”一题的数据显示,有41.32%的受访人选择学校,占比最高。后面分别是家长、专业机构(专家)和媒体。由此看出,“家校合力”是提高青少年及儿童阅读的最重要方式。

  此结论与受访人的年龄对应。通过交叉分析,我们发现,家长指导在幼儿园阶段需求最高,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需求会不断下降。小学生对来自学校的指导需求最高。高中生对专业机构、媒体给予的指导需求最高。

  进一步而言,问卷还显示出“告诉我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向我推荐好书”“解答我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我提升阅读的兴趣”等四方面数据占比较为均衡,均在53%—57%之间,可见青少年及儿童对于好书、对于阅读都有很深的意愿,急需“提高理解能力,明白优秀书籍中知识的重要性,让人自发渴望阅读”的方法,进而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收获。

  上述种种表明,用青少年及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图书、推广阅读,发挥好他们对家庭、社会阅读的带动作用,还有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做。就媒体而言,在阅读推广方面需注重针对少年儿童阅读方式方法的宣传。这与问卷中被提及最多的“告诉我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相呼应。

  数据显示,编校俱佳的精品力作深受少年儿童喜爱。在对受访人的年龄交叉分析中,我们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推荐好书的需求更强烈。其中,高中生占比最高,为58.29%。后面依次是初中生57.01%、小学生55.44%、幼儿55.43%。

  仍以文学图书为例,数据给出了“故事性强”“幽默有趣”是该类图书受欢迎的关键因素。其中46.18%的受访人将“故事性强”列为首位,“幽默有趣”列为第二位。其后分别是“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能与主人公产生共鸣”以及“作品是名著”。

  在回答“喜欢阅读什么类型的文学图书”时,63.77%的受访人选择“小说”,居于首位。后面依次是童话、寓言、散文。选择“诗歌”的最少,占比28.67%。值得关注的是,《红星照耀中国》等红色主题图书得到青少年及儿童喜爱。来自甘肃武威的一名初中生认为,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感受到中国党人的理想信念与胸襟气度。让红色经典与当代青少年产生共鸣,值得出版单位思考。

  诗歌虽然位列青少年及儿童喜爱阅读的文学类图书“末位”,但有多位受访人在分享自己最近阅读的图书时提到诗歌类图书,展现出对诗歌阅读的热情。比如有的喜爱《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有的提到《艾青诗选》《飞鸟集》,受访者认为阅读诗歌给人以美的享受。

  需提及的是,问卷也反映出当下青少年及儿童对于增加图书附加值的需求指向。数据显示,有46.99%的受访人阅读中需要“人物或者主要情节的思维导图”,占比遥遥领先,体现出青少年及儿童对于用思维导图辅助自身阅读的依赖。相比之下,“阅读效果测试题”占比最低,只有8.8%;“阅读指导手册”“名家音视频解读”均占比不足20%,更有10%的受访人不关心附加内容。青少年及儿童对于阅读效果“测试”的冷淡,从侧面反映出图书应少一些“功利”色彩,重心应放在提高阅读兴趣上。出版人普遍看好的为图书附加名家的音频、视频解读的出版形式需求度占比不高,仅为14.96%。

  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离不开科普图书的潜移默化滋养。问卷显示,青少年及儿童喜欢阅读的科普图书类型顺序依次为:百科知识类(64.36%)、自然生物类(61.11%)、宇宙天文类(45.73%)、科学家人物传记类(44.56%)、数理化类(20.7%),其他(7.65%)。分析青少年及儿童阅读科普图书的原因,“提升科学素养,增长见识”占首位(61.64%),其他依次为“出于兴趣(55.98%)”“获取想要掌握的科学知识(53.86%)”“完成老师、家长布置的任务(40%)”“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11.32%)”。可见青少年及儿童科普阅读主动性较强,为学习数理化、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任务而阅读的意愿在降低。

  在青少年及儿童科普图书藏书量方面,藏书量超过一半的占比34.29%,不到一半的占比33.45%,两个数据有点势均力敌。相比之下,去科普图书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借阅占比50.85%,与不去图书馆的占比49.15%,数据上也几乎势均力敌。需说明的是,科普图书中讲到的科学问题,有80.34%的青少年及儿童习惯在生活中寻找并通过纸质图书解释科学现象,可见纸质书内容的可信度高,并且更能引发青少年及儿童的深度思考,培养探索精神。

  问卷还显示,一些科普活动越来越受到青少年及儿童欢迎。最受喜爱的是直观性强的科学纪录片、电视节目、视频等,占比71.83%。其他依次是参加科普阅读活动(65.96%),参加实地参观、探访的科学活动(63.84%)。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开展科学实验和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分别占比55.51%和51.18%。自主阅读,不需要参加活动的仅为17.41%。此组数据反映出科普阅读更适合新媒介与现场感强的“沉浸式”阅读方式。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知识交流互动,校园的科普阅读氛围正在形成。

  在为上述可观数据喜悦之时,问卷也显示出有63.79%的青少年及儿童对科普图书的内容有过质疑。这一数字也提醒科普图书作者、出版人必须坚守科学精神,提供经得起读者检验的优质内容。

  围绕对“全民阅读”一词的知晓度,问卷显示“非常了解”的占比8.86%,“知道”占比40.16%,“听说过”占比39.7%,“不知道”占比11.28%。也就是说,近90%的青少年及儿童知道或者了解“全民阅读”一词。这说明全民阅读工作日益深入人心,特别是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期间,全国各地举办的声势浩大的阅读推广活动,对青少年及儿童认知全民阅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受访人对“全民阅读”的理解程度不断提升。其中,高中生选择非常了解“全民阅读”的比例最高。在对受访人“每月阅读量”与对“全民阅读”的了解程度进行交叉分析时,我们发现,每月阅读4本书以上的受访人,对“全民阅读”了解程度更高。与之相对的是,阅读量不到1本的受访人,选择不知道“全民阅读”的占比最高。

  由上可见,推动青少年及儿童阅读是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一环。对于家庭,青少年及儿童发出的呼声是:“家长带头作表率,放下手机,积极陪伴,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孩子的阅读意识。”“在短视频平台向家长推送读书的益处,使家长更加重视阅读。”对于学校,孩子们希望:“阅读训练应由易到难升博体育官网,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复杂,由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由陪伴阅读到独立阅读,形成一个有过渡和有连续性的链条。”

  “全民阅读”不只是个名词概念。进一步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提高“书香校园”建设水平,引导激励青少年及儿童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合力,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本报记者 章红雨 尹琨 李美霖)

c href=""

搜索